霍光專權但不是佞臣? 丨 歷史驚奇
漢武帝時期,衛青、霍去病二人帶兵北伐匈奴,創造西漢一朝武功最鼎盛的時期。衛青、霍去病兩位猛將為漢皇朝立下汗馬功勞,自然受到武帝器重,而且連帶他們的親屬族人也被重用,但也導致了朝政受衛、霍兩家把持的情況,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是霍氏專權。
霍氏專權,是由漢武帝時期的霍光開始。霍去病因戰功而成名後,便將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接到長安生活。十餘歲的霍光入宮,侍奉漢武帝二十多年﹐小心謹慎,未嘗有過失,被武帝視為親信。武帝臨終前,遺詔立少子弗陵為太子,命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,同授顧命的還有車騎將軍金日磾、左將軍上官桀、御史大夫桑弘羊。漢昭帝劉弗陵登位時只有八歲,因此「政事壹決於光」。此時,上官桀、桑弘羊與霍光不和,結果被霍光盡誅。漢昭帝以至宣帝時期,霍光一族權傾朝野,他的兒子、女婿、侄孫、昆弟諸婿、外孫等都在朝為官。
霍光殺盡政敵獨攬大權,那麼他到底是不是佞臣呢?(佞臣的定義是奸邪諂上之臣。)班固在《漢書》中對他的評價是:「光不學亡術,闇於大理,陰妻邪謀,立女為后,湛溺盈溢之欲,以增顛覆之禍。」儘管霍光專權多年,又用人唯親,殘害政敵,但霍光當政期間,始終實行「與民休息」政策,減免租賦,國家得以休養生息,又多次大赦天下,令漢朝國力得以回升,昭宣中興實與霍光有莫大關係。
最重要的,是他專權但未有篡位之心。昭帝於二十多歲忽然駕崩,原本霍光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,但劉賀因淫亂無道,結果只當了二十七日皇帝便被廢。及後霍光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詢繼承帝位(即漢宣帝)。霍光效法伊尹,行廢立天子之事,從此後人稱為「伊霍之事」。因此,霍光雖專權多年,但對漢室有擁戴之功。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,絕非偶然。
思考問題:
1. 導致霍光專權有哪些原因?
2. 漢宣帝和班固對霍光的評價很不一致。試解釋他們評價標準的差異。